核科学与技术

创建时间:  2022/09/05  乔雨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我校射线应用研究所“核技术及应用”于2000年进入国家“211”重点学科平台,2005年获得核技术及应用二级硕士点,2011年获得国家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师资队伍结构体系提升显著,科研及服务社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,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,2021年方向依托单位负责人吴明红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目前该方向在国内高校中拥有最全的辐照设备,包括电子加速器两台、中子发生器等,并且具有先进的束下装置和监控装置,拥有完备的检测分析设备,已建立有机污染物高级氧化处理实验室、辐射物理与化学实验室。


undefined


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

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研究核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专业,该学科将核应用到材料科学与环境科学,致力于新材料合成与改性、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等方方面面,形成了四个特色学科方向:

(1)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:针对环境、化工等行业有机挥发污染物、高放废液及有挥发性气体的环境污染问题,研发包括电子束辐照、高性能材料等核技术应用相结合处理的技术及工艺,同时实现多组分有机污染物的完全无公害化处理。

(2)核化学与放射化学:聚焦乏燃料后处理,模拟乏燃料后处理工艺条件,研究有机试剂的辐照稳定性及稳态辐解产物,探索有望应用于我国大型商业乏燃料后处理厂的试剂。

(3)能源材料的辐照加工:围绕高比能金属基二次电池,开展多项开创性研究工作。基于已经建立的技术优势,相关成果在新能源行业知名企业中得到应用。

(4)核技术在化工、农业及医学中的应用:聚焦目前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局限性以及对安全性的需求,利用电子束辐射技术,研发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高能量密度、长循环寿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。


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

围绕我校培养“全面发展的人”的目标,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技术应用卓越创新人才。

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,遵循个性化、分类培养理念,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与教学模式,打造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:

(1)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,结合学科方向优化课程体系。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,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,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,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,设置特色专业课程“核科学创新思维与视野拓展”“核技术在纳米功能材的应用”“辐射技术与能源纳米材料”等,大力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抱负、浓厚的专业兴趣和崇高的学术追求。

(2)加强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教育,营造浓厚学术诚信氛围。在研究生入学伊始即开展学术诚信教育,设置“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”、“科学素养与训练”、“工程伦理”等课程,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伦理观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、良好的道德操守和科学素养。

(3)强化新工科内涵建设,推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。与伊泰杭锦旗、中煤中天合创、中核集团等开展工程应用合作,形成产学研联盟。相关产品在核电站、地铁、汽车等产业实现的规模化应用,有效助力绿水蓝天保卫战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(4)加强国际合作,扩大全球视野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,承担过4次国际原子能机构培训班工作,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的亚太地区核技术在环境中应用的培训基地。

(5)创新督导机制,夯实培养质量保障体系。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机制,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线下问卷调查、教学督导委员会、督导小组及领导干部值周听课巡视等措施,引入外部专家评价制度,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,建立研究生培养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,论文抽检100%合格。


国内外影响

核科学与技术作为我校一级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方向,围绕国家核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,在Nature、Science子刊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列高水平论文,承担有国防科工委的“抗辐加固”项目子项目和国防973项目子项目、以及高放废液处理等多方面的研究,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、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、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二等奖等多个奖项。

上一条:化学工程与技术

版权所有 © 3499cc拉斯维加斯(官方VIP入口)-Global Best   沪ICP备09014157   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  地址: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    邮编:200444   网站:www.tasmhc.com
 技术支持:我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   联系我们 

Baidu
sogou